怀孕后,很多准妈妈都很注意孕期营养,都知道要补钙,但是什么时候补、怎么补、补到什么时候,很多人就不清楚了。要知道,孕期补钙也是有讲究的。
早期不建议孕妈补钙
十月怀胎,分娩出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个准妈妈的心愿。大家都知道,孕期缺钙对胎儿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如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先天性佝偻病、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病、肋骨串珠、前囟门闭合异常等。于是很多孕妈妈在孕早期甚至备孕期就开始补钙。因为胎儿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大量的钙、磷和铁等微量元素,但是孕妇在孕早期的钙,推荐摄入量和孕前一样。如果孕前膳食均衡,那么孕期稍微注意摄取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鱼虾、芝麻酱、海带、绿色蔬菜等即可,同时适量运动、适当晒太阳,一般在孕早期不会出现缺钙现象,因此不用额外补充钙剂。
孕中期
孕期补钙也是有讲究的:当孕18周起,也就是孕中期,胎儿的骨骼和牙齿开始钙化,至分娩时新生儿体内有25-30克钙沉积,这个时候准妈妈通过膳食吸收的钙可能就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从孕18周至分娩,以及哺乳期内,要额外补充钙剂。不过如果准妈妈平时不爱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或者检查已经有缺钙的情况,那早期还是要适当补钙的。
母体会自动调节钙吸收率
俗话说“一人吃两人补”为了让宝宝得到充足的钙,不少准妈妈补钙也会心里没底。母体钙的吸收从孕早期开始增加,至孕20周时钙的吸收可增加一倍,整个孕期都保持高吸收率。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天摄入1171毫克钙的孕妇,孕中期钙的吸收率达百分之57,孕晚期可高达百分之72。而平均每天摄入小于500毫克钙的孕妇,孕中期钙的吸收率可达百分之69,孕晚期可增加至百分之87。“也就是说,随着孕程的进展,胎儿对钙需求的增加,吃同样的食物,母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率是增加的。”
过度补钙的坏处
1.影响其他营养素如铁、锌、镁的吸收;
2.引发高血钙症和高尿钙症;增加血管、软组织钙化和肾结石的风险;
3.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以及造成肾损伤。
4.还会导致宝宝出生后出现没有囟门或者囟门过早闭合的现象。
温馨提示:血钙低不代表缺钙
孕期补钙也是有讲究的,很多孕妈妈在检查时发现血钙偏低就慌了,认为自己缺钙,买一堆补钙的保健品。同样也有很多孕妈妈发现血钙正常,就心安地认为自己不缺钙了。其实血钙检测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全面反映人体内钙含量。
我们身体中,百分之99的钙都在骨骼中,血液中的钙仅仅百分之一,而且血液中的钙还会与骨骼中的钙发生互相转移。另外准妈妈孕中晚期会出现小腿抽筋的现象,很多人认为是缺钙引起的,真的是这样吗?缺钙的确是准妈妈小腿抽筋的主要原因,但是并不是所有小腿抽筋都是缺钙引起的。怀孕后随着胎儿的长大,腹内压力也会增加,就会导致血流不通畅,也会引起小腿抽筋。着凉也是造成孕妇腿抽筋的一个原因,因此孕期要注意保暖,不能贪凉。
推荐阅读:在夏天如何帮宝宝防痱祛痱